厦门市公务员心理健康
手机版
心理治疗到底有没有效?
编辑:
2018-11-28 08:56:53
浏览量:302
评论:0

——我只想听你告诉我,心理咨询到底有没有效!

——有的!

你想问的,50年前就有人问过了

…………

——然后呢?

——所以你是想听听依据吗……

这得从一段论战开始讲起……

一可疑的心理咨询

对心理咨询是不是有效的质疑很可能从弗洛伊德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不过站在今天的立场,再去追究弗洛伊德的治疗有效还是无效是有失公允的。毕竟,当时还很难找到一个测量工具告诉弗洛伊德他老人家的治疗效果到底如何。

但是,相似的指责在上个世纪50年代前后出现时,就有理有据得多。

伦敦大学精神病学家的Hans J. Eysenck(1952)就指责心理治疗实无必要,因为参与心理治疗的当事人并不比没参加的获益更多。

Eysenck从测量标准谈起,总结了19项对神经症治疗的研究,总计8053个当事人。最终得到的结果是,有44%使用精神分析治疗的当事人以及64%使用了折中疗法的当事人痊愈或者有所改善。而那些没有接受治疗的人有大约2/3的人会在接下来的两年自然痊愈。

换言之,大约应该是66%的当事人自然痊愈,比接受了折中治疗的当事人的痊愈率还要高2%。

而仅仅去精神病院的看护治疗或者去看全科医生的当事人痊愈率是77%(Eysenck. 1952)。

因此,Eysenck最终得到了一个结论——

心理治疗,不如跳舞……

Eysenck的原文如下:

There thus appears to be an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recovery and psychotherapy: the more psychotherapy, the smaller the recovery rate. This conclusion requires certain qualifications.

因此,这就显现出来一个痊愈和心理治疗之间的逆转的相关:

接受了心理治疗反而会有更低的痊愈率。

这个结论需要若干限定条件。

作为一个在21世纪从业的咨询师,回看60多年前的指责,仍然感觉头晕目眩、手脚冰凉,心跳加速。如果不是还有一条凳子勉强托住尊臀的话,必然要跟脚下的水泥地面亲密接触,以表达我此刻的愤怒以及惶惑。

我想当时的咨询师看到这篇文章的感觉,大抵也不过如此了。

Eysenck的结论是捅了马蜂窝,可想而知,这种砸人饭碗的指责一般都会遭遇到殊死抵抗。

于是,这场旷日持久的口水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二反对者的声音

遗憾的是我期待的大戏并没有真正登场,事实上,并没有太多文章直接批评了Eysenck的论调。

比起我等凡人,科学家的思路总是很清奇。

凡人如我,殊死抵抗的方式往往是——一篇批评丢过来,一篇反驳扔过去,找点漏洞,翻点马脚,实在不行“莫须有”也是及时捍卫自己脸面的重要手段。

但是科学家不一样,同样是捍卫自己观点,如果你说地球是方的,科学家就要搜集证据,做实验,观察,记录等等搞个十年八年,直到手里的证据能够从各个层面证明“地球是方的”这一假设证据不足,不予支持,才慢慢悠悠地写了一篇充满了专有名词的,P>0.05的文章给你看。

最后还小心翼翼地跟你说,在没有更多反驳证据之前,地球是圆的这一假设更加符合观测结果。

从这个层面来说,虽然科学家们的严谨专业值得称道,不过这实在是太不亲民友善了。

因此对于Eysenck的指责,绝大多数心理治疗效果的研究者都钻进了研究室,继续搞科研(也可能是钻进了候诊区,带着小本本,挨个询问当事人的感想)。

由此可见,科学家虽然经常著作等身,却少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跟科学家们一根筋的思维方式不无关系。

可以找到的第一篇直接回应Eysenck的文章是在他发表了自己观点11年后的1963年(八年抗战都打完一次半了,这个速度真的好吗?)。

作为Eysenck这场论战的对手,北卡罗来纳大学的Hans H. Strupp发表了一篇文章:再谈心理治疗的效果问题(Strupp,1963)

文章内容很多,但是核心观点很容易概括,就是“Eysenck同志,你引用的研究性质太不一样,不能随便用加法。所以你的批评从统计方法的根子上就站不住脚。而且对效果的评价各个研究的方法都不是一回事,这怎么能比?”

而Eysenck很快做出了一个相当有东北人风格的反应:“你别东拉西扯,就说咨询有效没效吧!”(Eysenck,1964)。

Sturpp选手则反唇相讥:“我觉得咱们短时间吵不出来什么结果,你丫都不知道用你攒的那十几篇研究比的到底是啥。不过话说要是研究方法和‘效果’的标准的问题不得到解决的话,我们怎么吵都没用,歇了吧,您呐!”(Strupp,1964)

这就是我能在这场论战里面找到的最具有“论战”风味的一点对话,除此之外,再无针尖麦芒什么事了。

三科学家的战争

但是,争论真的停止了吗?

当然没有——科学家的战争是发生在实验室的。

要是无意间向实验室的方向轻瞥,你就会看到无数的论文和数据的血淋林地肉体横陈在实验室负责人的脚下。

如果科学家非要吵架,那一定会用参考文献和数据淹没彼此。接下来的情形也的确如此,尽管直接回应的不多,但是继续做咨询效果研究的人却变多了。

因此,当你们看到样本量是1-2万的当事人,包含了300多个已经得到了重复验证的研究的元分析研究【是一种对已经发表的研究进行的再统计的研究】(Lipsey & Wilson, 1993)。

千万不要太诧异,这就是科学家的风格——让数据的洪荒之力封杀你的全部退路。

到2013年,美国心理学会(APA)旗下29分会主办的心理学研究杂志《Psychotherapy(心理治疗)》出版了一期专刊,主要是邀请当今活跃在心理治疗效果研究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再谈谈半个世纪前的这场争论。

单看这期《Psychotherapy》(Vol.50 No.1)文章的作者名,绝对能闪瞎各路24k氪金狗眼——Bruce Wampold,Stiles William,Michael Lambert,Clara Hill,John Norcross……

如果今天还有哪一本《咨询心理学》教科书敢不列举这些人的研究的话,那么这本教科书的编者一定能用广大群众拍给他“没读文献”的砖头建一座房子。

尽管上面这些闪闪发光的研究界群星多数在咨询实务上面也是一把罩的好手(毕竟现在的实践者都是他们教出来的)但是因为实在不算是流行书作者,因此国内从业者对他们的了解远不如对同时代美国的实践者/作家们。(但是话又说回来,随着循证实践的浪潮袭来,美国的实践家们应该也很熟悉这些研究者以及他们的工作,不过这也是我的臆测了)

从这些评论文章当中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些研究的大师们多认为这两个人的论战实质上是推动了心理咨询效果研究变得更加精细、客观、准确以及推动了在研究方法上的大量创新。

好了,那么这些研究者是如何跟你摆事实,讲道理,列数据的呢?

这些数据又都说明了什么呢?

以及你们最关心的,心理咨询到底有效没效啊?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肩膀放松训练
    肩膀放松训练
    讲师:
    播放:1429 次
  • 光环扫描式放松训练
    讲师:
    播放:1273 次
  • 冥想放松训练
    讲师:
    播放:1341 次
  • 注意力集中放松训练
    讲师:
    播放:1875 次
  • 美好睡眠催眠
    讲师:林颖
    播放:1323 次
  • 身心能量提升疗愈
    讲师:李元榕
    播放:1261 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伍贰伍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云鹿路兴祥大厦B栋803号 服务热线:0595-23451000 网址:http://www.fj525.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